真中國現代藝術家–蔡國強

眾所周知,火藥仍中國重大的發明。但是真正由中國人來把它發揚光大,要待至 1989 年… 由 「旅美華人」藝術家 蔡國強 Cai Guo-qiang,以 火藥為媒介開創現代藝術的先河。

現年49歲的蔡國強

現年49歲的蔡國強 | © caiguoqiang.com

1957 年於中國褔建帛州出生的蔡國強,在 80 年代中期與妻子往日本修學美術,其時已經開始把弄火藥。正式的公開「爆破」,要數到名為《Human Abode: Project for Extraterrestrials No.1 / 第一號外星人計劃 — 人類的居所》的創作品藝術,此項計劃一直在不同的地方「爆破」,直到 1999 年在威尼斯發表的第三十二號《Project for Extraterrestrials 外星人計劃》。

1995 年再次移居。這次的目的地是美國的紐約,直至現在。1998 年,一項可謂最早的 crossover 計劃,令他的名字更廣為人知。這就是與日本時裝 大師三宅一生,合拍發表一系列六十三件的《Dragon: Explosion on Issey Miyake / 爆破三宅一生 — 龍》壓褶時裝。 他竟可在一件件全白色 Pleats Please 壓褶全身裙之上,爆繪出詡詡如生的游龍。

1998年名為《爆破三宅一生–龍》作品

1998年名為《爆破三宅一生 — 龍》作品 | © caiguoqiang.com

由此可見,最能顯露他潛藏的功力,是他能柔合兩樣「中國發明」,用火藥爆破出中國水墨式「國畫」。要使出這樣的原創真功夫,一定要對國畫與火藥爆破的認 識、熟練、貫通,才可使出這至高無尚的中國上三路功夫心法—「隔空繪畫神指」。

作為藝術家,可以被日本廣島市肯定其傑出貢獻,頒予他三年一授予一次的 2007 年廣島獎,實為實至名歸。他在日本居住其間開始,已經發表很多宣揚和平的作 品,例如 於 1994 年在日本廣島發表的《The Earth has its Black Hole Too: Project for Extraterrestrials No.16 / 第十六號外星人計劃 — 地球也有個黑洞》。及後,他也一直發表宣揚和平的作品:1996年的《The Century with Mushroom Clouds: Projects for the 20th Century / 20世紀計劃—蘑菇雲籠罩的世紀》、2006年的《Transparent Monument 透明的紀念碑》隱喻有自由和有透明度的紐城市在「9•11」所遭遇的悲劇、相對的《Nontransparent Monument 不透明的紀念碑》卻隱喻了「9•11」後築起圍牆亦回被不了的悲劇等。他的許多作品中,存在著極有概念的訊息、極辛辣的語言、極嘲諷的矛盾衝突,擠壓出極現代化藝術的 力量。畢竟,他出生時代背景,家人教授國學根底,再遠 流日本 吸收另一東方美學精粹,令他的創作融合極重東方美術哲學及意識形態的矛盾衝突。

1989年名為《第一號外星人計劃 – 人類的居所》作品

1989年名為《第一號外星人計劃 — 人類的居所》作品 | © caiguoqiang.com

蔡國強在世界各地,包括中國大陸及台灣,已經舉行過展覽,卻一直未到香港舉行「爆破」,實屬不幸。現唯有寄望貴為 2008 年北京奧運藝術總監的他,在開幕及閉幕大演中,大顯功夫架式,也算一個最近距離的體驗吧!

如有預算的話,可計劃 2008 年到美國古根漢美術館,欣賞他的《Cai Guo-qiang: I Want to Believe / 我想相信 — 蔡國強》展。

Save

Save

Advertisement

2006年最佳服裝指導電影

港譯《嘮嘈神父摔跤你》

港譯《嘮嘈神父摔跤你》 | © Paramount Pictures

幾篇前曾經推薦了2006年最佳電影,今次再推介2006年最佳服裝指導的電影—《Nacho Libre》。這齣電影不是經典的古裝片子,又不是酷的匪幫類片子,而是一齣不節不扣的喜劇!

不竟可以很自由地演繹服飾,就只有超脫現實的情景,及反傳統的誇張手法。時空設定:近代的墨西哥。地點設定:近郊的修道院。主角設定:諧星 Jack Black 飾演的修士兼廚師。主軸設定:一個反叛的修士晚上偷偷以化名“Nacho Libre”去打摔跤。副軸設定:那個「摔跤手」修士喜歡了新來的修女。《Nacho Libre》此影片正是這樣的一齣荷里活程式 Cult 片!

以上描述了意識上的 Cult,但實際上也描述了美術上的 Cult。大家有沒有想起數年前的 Diesel廣告,那 輯廣告正是時空設定於墨西哥,濃濃的色彩,簡陋的環境,黝黑的「小爆炸頭」示範模特兒。事實上,只要包 裝成中南美風情,色彩斑斕,Cult 味已十分濃郁。再者該片的服裝設計的對立,用上窮人 DIY 自製的、創意的「自由式」服飾,對抗另一端上層階級的、華麗 的紳士「制服式」服飾。那 些既得利益的 專業摔跤手及其經理人,他們身穿畢挺西裝,頭戴華麗的摔跤手頭套,或闊邊帽子。他們代表著上層社會的奢華,不信聖經,只信資本主義教條的教徒。

"The Skeleton"的自製服飾

“The Skeleton”的自製服飾 | © Paramount Pictures

窮人的這邊廂,由摔跤手“Nacho Libre (Jack Black 飾演) ”的伙伴“The Skeleton”擁有的 DIY 材能代表,替 Jack Black 及自己創製造型服。他們代表著下層社會的樸實,篤信聖經,但無奈地過著刻苦的生活。Jack Black 的造型服當然是惹人笑的居多,但也有一、兩套服飾相當酷的,如一套湖水藍 Tight-fitted Glam Style 服、及另一套荷葉邊恤衫配襯。當然,“The Skeleton”自創造型最為出色,須然他很 skinny,但他每次出場的 style 都很酷。最酷是左圖所示的一個造型,那是一件背部及袖口有花草印花的白色 quilted blazer,內襯白色樽領衣,下身襯一條湖水藍花草圖案的窄身褲。So Cool ‘n’ Cult!

試想想,假如《少林足球》現在開拍續集,並參考《Nacho Libre》對服裝設計的精巧細心,可預見《少林足球續集》會更加Cult、更能衝激世界電影!

要攻佔世界了—Nom de Guerre

2005年秋冬系列Logo T-shirt

2005年秋冬系列Logo T-shirt | © Nom de Guerre

2005年,美、日聯手在世界各地,進行一場街 頭服的攻略戰。直至現時為止,除了美、日兩地外,已經攻克丹麥、英倫、加拿大、法國等地,並設立基地。相信不久,將會入侵港台兩地。理由很簡單,亦不需多 加解釋,只要在日本某某名店百貨(例如 Loveless 及 Colour by Numbers)有售。

可是,在這裡介紹 Nom de Guerre(法語:戰爭名稱;意譯:假名、藝名、筆名)的原因很簡單,那就是他的個性化的美。最初只在美、日兩據點的時候,由美國設計師設計, 日本廠製作的力量,已經獨力對抗那股闊身 hip-hop 及滑板服勢力。要佔上風,這場游擊戰需要一個 edge,而他們有著那股街頭游逸的生存力量和態度, 但是以比較 decent 及簡約成份作出這場革命戰。這當然可能是他們也趁著六十年代大潮流 回歸,以出擊的時間性配合。

名字與戰事有關,也意味著他們會以軍事元素開創品牌的edgy路線。第一季(2005年秋冬)的主打 T-shirt,以藏於森林中的 Nom de Guerre 字樣作圖案,是我最愛,也因此給引俘虜了我這不戰而敗走的 PoW。繼後的兩季,更漸趨成熟,而新一季的首選是 Mod Parka、Peacoat 及毛衣。所有他們的作品,可以在他們的網頁內的“Online Lookbook”欄內看到。這線上目錄造作水準亦屬出色。

Edgy Ivy League風格

二零零六年Edgy Ivy League

二零零六年Edgy Ivy League | © David Morett

二零零六年春夏,歐洲時裝品牌又明顯地吹上一陣從新演繹的Ivy League風,好一些陣地稱之為 Edgy Ivy League 風格。

要說 Edgy Ivy League 風格,就當然要從五十年代的美國的 3T(Tall, Trim & Thin) 風格說起。那時,基本上所有美國男仕都穿上西裝,而漸漸所演變至長輪廓及窄身剪裁。五十年代尾至六十年代初,美國東岸 New England 八間著名大學被稱為 Ivy League 內有另一股風潮正在蘊釀。那些學生們被視為未來社會精英。他們的座右銘“Healthy in Mind and Body, Play Hard and Study Hard”有著一種很強的生活態度。他們無論對食物、衣著及居住都有個人的品味,所以被其他人視為生活模仿的對象。

那些 Ivy League 學生的自負和對於學院忠心,令他們在衣著上有一種貫徹的風格,亦成為其他非 Ivy League 學生的人參照的風格。他們在大學範圍內以至大部分時間,都穿上 Polo Shirt 或牛津紡 button-down 恤衫,加一件 Cardigan Sweater。而髮型就以軍人髮式短髮為基礎,方便打理及配合他們好動的性格。其他時間,他們亦會穿上 3T 式窄身剪裁西裝(品牌要屬於其時最酷的 Brook’s Brothers 的。)配上牛津紡 button-down 恤衫。當然並要結上領帶,還要是斜紋窄領帶的。

Fred Perry的真絲領帶

Fred Perry的真絲領帶 | © Fred Perry

另外兩件必備配置是 Duffel coat 和 white Levi’s。 一九六一年,Levi’s 推出一種米白色牛仔褲,定位為 White Levi’s 的非藍色牛仔褲,得到 Ivy League 學生們的垂青,成了 Ivy Leaguers 的必備項目。

Duffle 是比利時安特惠普附近的一個市鎮,專製造一種 arctic coat 禦寒衣物給北海漁民,後來亦為那種衣料名稱。二次大戰期間,英軍四處尋找一種禦寒軍服給北海艦隊,以對抗德軍的 U-boat,最後找來這種 Duffle coat 作裝備。二次大戰後大量 Duffle coat 成為 navy surplus,和其他軍服潮流一樣,Duffle coat 亦成為 Ivy League 學生的潮物。

第四個Blank Canvas系列

第四個Blank Canvas系列 | © Fred Perry

承接前陣子窄身 Punk 風,同樣是窄身長輪廓的 Ivy League 風格,今年接下接力棒,只是比原貌更窄身、更現代街頭。淺色西裝上衣、Polo Shirt、領帶、短褲及波鞋可算是一個簡單而又 edgy 的穿法。如果想找些特别的款式,大可選擇老牌但絕不老套子的 Frey Perry。除了全統款式外,今年他們更出品了絲質領帶,及繼續出品 Comme des Garcons 系列、第三及四個 Blank Canvas 系列。第四個 Blank Canvas 系列,將一些 classic Ivy League style 繪畫上一些白色或橫間 T-shirt 上,設計一貫十分 edgy 的 street fashion 風格。

綜合了所有參考,我則喜愛了穿上 Polo shirt,然後結上窄黑領帶,襯一條窄長褲,再搭上窄吊帶。Perfetto!

When Dream Comes Reality

《Stay》電影海報

《Stay》電影海報 | © 20th Century Fox

有否發過一些特別的夢?不是那些靈異的或色情的,而是一些 seriously art-directed 的、美化 了的夢。有一次,夢見一片沙漠大平原上的一座座 Refinery Plant 裡,在黑夜裡的微弱的黃黃綠綠燈光下,所有境像就像「Dick Tracy」剪影動畫一般,而我所夢見的的確確是一幕幕動畫。動畫夢境中,突然出現了一個黑影,那個黑影飛到我的跟前。原來是「蝙蝠俠」!而我立 刻使出一招「橡膠飛腿」(我應該是「橡膠俠」吧!),「蝙蝠俠」小跳閃避後,便回敬一招「蝙蝠飛鏢」,我以體操般「橡膠小跳」(上身先躍起空中而雙腳還站在地上,腹部拉長了十倍以上,跟著下身才隨著上身彈上半 空),以前空翻跳至「蝙蝠俠」的 後方。誰不知,他使出同一招「橡膠小跳」 躍身於我後方⋯我也給他的複製招式嚇醒了。

另一個「異境」,「發生」於一幢偌大的沒有甚麼裝飾的歐洲大屋內。我開始躲躲閃閃地走進一間密室,隨即與同行的同黨開始嘗試打開那裡的保險庫。原來我們這 伙身穿普 通街頭服的匪幫,來一幕《Mission: Impossible》式盜竊大行動。在準備打開保險庫最後一刻,我醒了。平平無奇耶!精采部分是在「第二段」,迷迷糊糊間我再次睡著。我再一次 回到似是同一個開場「場景」,身處一幢偌大的歐洲大屋內, 所有景物跟之前的一模一樣,不同的是裝修得非常華麗的 Baroque 式的。每一個動 作,每一個分鏡,都 跟之前一模一樣,我們再次偷進那間密室。不得了,當 我回看後方的同黨時,發現我的女同黨突然美麗了許多。她化了舞台式化妝,還穿上了緊身低胸黑色皮革 jumpsuit 行動服,而我也穿上了相似的服飾,及頭 帶通訊用的 headset。下一個行動,我當然清楚,所有事物是認真的 art-directed⋯醒來後,我才醒覺第一段是一個 rehearsal,而第 二段才是正式「公演」。

多年來,我不斷在想怎樣才可以拍出一駒夢境的電影?直至最近看了電影《Stay》, 我才洞悉夢境是如何演繹及 art direction。大家一定發過夢,所以會明 白我不能用文字來形容,也不能嘗試評論電影的編劇等,因為夢境是不能評定邏輯及標準的。請大家自己瞧瞧吧!

(有關《Stay》導演 Marc Foster 的更多參考,請看二零零四年的電影《Finding Neverland》及二零零一年的電影《Monster’s Ball》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