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國強的《為外星人作的計劃第十號—延長萬里長城一萬米》

“「中國當代藝術」拍賣會的焦點是中國當代藝術家蔡國強的巨型作品《為外星人作的計劃第 十號── 延長萬里長城一萬米》──用火藥爆破創作而成,估價一千二百萬至一千八百萬港元。蘇富比當代中國藝術部主管林家如表示,作品以嶄新的手法,燃燒畫紙記錄了 蔡國強在一九九三年關於「延長長城」的藝術表演。作品高三米,長二十米,尺幅之宏大為市場上近年罕見。” — 大公報 2007-10-3

當我知道拍賣前的展覽於星期六結朿,特地前往觀賞。《為外星人作的計劃第十號── 延長萬里長城一萬米》確實非常壯觀,但印像最深的反是他的水墨式草圖。我傻傻的,竟看完又看四十多張草圖。他的註腳實在太草太小,看書刊是看不到的情況下,迫得我不得不站著一字一字猜想,但我就此卻對他的腦子怎樣吃、怎樣拉,了解了不少。

總括一句話,他是傻子一名!

* * *

“…10月7日,蘇富比 2007年當代中國藝術秋季拍賣會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。最終,岳敏君1994年創作的油畫《希阿島的屠殺》以3168萬港元成交,成為本場之冠。蔡國強將 火藥爆破和水墨結合的作品《延長萬里長城一萬米 — 為外星人作的計劃第十號》(五張一組) 以2048萬港元拍出,創造了個人拍賣記錄。張曉剛則有三幅作 品進入拍賣會前十名,人氣十足。…” — 中國新聞網 2007-10-9

他的草圖拍賣的價是怎樣呢?…這樣,請容我簡說一些蔡國強的草圖,先說說他一個超巨大的構想。他在一幅相信早於《外星人計劃》的草圖中,相在日本富士山山頂火山口之上,建築一個類似「金字塔」的支架及帳篷,利用由火山噴出的熱上昇氣,把那帳篷完全張開。

從遠處眺望,由雲頂端伸出另一個由“外星人”所建的金字塔(那是一幅黑白的草圖,亦未提及物料或顏色,但我想那應該會是金色的、閃閃的。).… 當然,這計劃並未實淺,但可以相像到它的壯觀與他的傻氣。

往後,再容我簡述他的另一些傻創意。

Advertisement

真中國現代藝術家–蔡國強

眾所周知,火藥仍中國重大的發明。但是真正由中國人來把它發揚光大,要待至 1989 年… 由 「旅美華人」藝術家 蔡國強 Cai Guo-qiang,以 火藥為媒介開創現代藝術的先河。

現年49歲的蔡國強

現年49歲的蔡國強 | © caiguoqiang.com

1957 年於中國褔建帛州出生的蔡國強,在 80 年代中期與妻子往日本修學美術,其時已經開始把弄火藥。正式的公開「爆破」,要數到名為《Human Abode: Project for Extraterrestrials No.1 / 第一號外星人計劃 — 人類的居所》的創作品藝術,此項計劃一直在不同的地方「爆破」,直到 1999 年在威尼斯發表的第三十二號《Project for Extraterrestrials 外星人計劃》。

1995 年再次移居。這次的目的地是美國的紐約,直至現在。1998 年,一項可謂最早的 crossover 計劃,令他的名字更廣為人知。這就是與日本時裝 大師三宅一生,合拍發表一系列六十三件的《Dragon: Explosion on Issey Miyake / 爆破三宅一生 — 龍》壓褶時裝。 他竟可在一件件全白色 Pleats Please 壓褶全身裙之上,爆繪出詡詡如生的游龍。

1998年名為《爆破三宅一生–龍》作品

1998年名為《爆破三宅一生 — 龍》作品 | © caiguoqiang.com

由此可見,最能顯露他潛藏的功力,是他能柔合兩樣「中國發明」,用火藥爆破出中國水墨式「國畫」。要使出這樣的原創真功夫,一定要對國畫與火藥爆破的認 識、熟練、貫通,才可使出這至高無尚的中國上三路功夫心法—「隔空繪畫神指」。

作為藝術家,可以被日本廣島市肯定其傑出貢獻,頒予他三年一授予一次的 2007 年廣島獎,實為實至名歸。他在日本居住其間開始,已經發表很多宣揚和平的作 品,例如 於 1994 年在日本廣島發表的《The Earth has its Black Hole Too: Project for Extraterrestrials No.16 / 第十六號外星人計劃 — 地球也有個黑洞》。及後,他也一直發表宣揚和平的作品:1996年的《The Century with Mushroom Clouds: Projects for the 20th Century / 20世紀計劃—蘑菇雲籠罩的世紀》、2006年的《Transparent Monument 透明的紀念碑》隱喻有自由和有透明度的紐城市在「9•11」所遭遇的悲劇、相對的《Nontransparent Monument 不透明的紀念碑》卻隱喻了「9•11」後築起圍牆亦回被不了的悲劇等。他的許多作品中,存在著極有概念的訊息、極辛辣的語言、極嘲諷的矛盾衝突,擠壓出極現代化藝術的 力量。畢竟,他出生時代背景,家人教授國學根底,再遠 流日本 吸收另一東方美學精粹,令他的創作融合極重東方美術哲學及意識形態的矛盾衝突。

1989年名為《第一號外星人計劃 – 人類的居所》作品

1989年名為《第一號外星人計劃 — 人類的居所》作品 | © caiguoqiang.com

蔡國強在世界各地,包括中國大陸及台灣,已經舉行過展覽,卻一直未到香港舉行「爆破」,實屬不幸。現唯有寄望貴為 2008 年北京奧運藝術總監的他,在開幕及閉幕大演中,大顯功夫架式,也算一個最近距離的體驗吧!

如有預算的話,可計劃 2008 年到美國古根漢美術館,欣賞他的《Cai Guo-qiang: I Want to Believe / 我想相信 — 蔡國強》展。

Save

Save

Simple and Not Quite Naïve的動畫

Tokyo Loop的官方網頁

Tokyo Loop的官方網頁

早前於香港電影節2007,看過一齣動畫電影《Tokyo Loop》,片子結集了十六段由不同動畫師所創作的動畫,紀念電影誕生一百周年。當中,其中一段最有印象的動畫,是一齣黑底白線與點的 “Catwalk” Flash 動畫。假若未曾看收,不打緊,現在只要登入時裝設計師 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的網頁內,選取 A-POC INSIDE 的 Animation,即可觀看同一作者佐藤雅彥 Masahiko Sato 與 植田美緒 Mio Ueta 共作的近似作品。

isseymiyake.com網頁內的Animation

isseymiyake.com網頁內的Animation | © isseymiyake.com

在原作當中,我想他們在探索人體的動作,複製了人體的關節動作,以點與線的「火柴人」來仿造一連串的動畫動作。其中,每個點的波幅、移動都與真實十分相 近。來到與時裝設計大師合作,他們再進一步探索時裝中的重要元素 Silhouette 的可能性。同 樣,他們也用一條線來仿造三個”Catwalk Model”的輪廓,與 A-POC 的概念一脈相承。

註:《Tokyo Loop》DVD 影碟已於2007年7月18日在日本出版。

陣痛失戀:The Science of Sleep

20070519-1

港譯《戀愛夢遊中》| © Warner Independent Pictures

電影《The Science of Sleep》於 昨年十二月在香港舉行的法國電影節公演,須然只演寥寥數場,已經帶來一陣子哄動,數個blogger也曾精闢探討。早前才推出影碟,隨即推介此 Cult 片 子。

導演是曾拍製另一Cult片《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無痛失戀》Michel Gondry,今次更全權負責編劇,籌備經年,卒之拍攝完畢。上次《Eternal》是與鬼才編劇 Charlie Kaufman 一起創作,搞鬼原創概念故事,亦不乏特別視覺原素。這趟獨自編導,故事須則欠缺大原創,只建基於一個“Parallel Synchronized Randomness”概念的小品戀愛故事,再加上搞鬼 little magical 視覺原素,令該片的魔法力無邊。

其中一幕誇張的夢境

其中一幕誇張的夢境 | © Warner Independent Pictures

Michel 採用的魔法大至可分三種:第一,極raw但實質非常精密的夢中場景及 animation;第二,用「門」這原素來穿梭接合現實與夢境;第三, 一些反現實認知的小 發明以豐富視覺效果。其實有更多魔法被施展,實不能盡錄。驟聽,好像沒有甚麼原創法力,我幾可肯定他深受 Woody Allen 影響。當中,出現了偌大的很像道具的道具手掌、擬人法的大腦控制室、穿著 costume 裝扮其他生物等,全都曾經在 Woody 的電影出 現過。但作為一個視覺美學主導的導演,他絕對是拍 Cult 片的其中一位佼佼 者。

在這裡,我只談視界,故事的大綱等不在此討論,大家可搜尋其他日誌!

東京 21_21 DESIGN SIGHT

21_21 DESIGN SIGHT外貌

21_21 DESIGN SIGHT外貌 | © Nacása & Partners, Inc.

東京中城 Tokyo Midtown 複合建築組群於三月三十日正式開幕,繼六本木山 Roppongi Hills汐留 Shiodome 後成為東京的另外一 個商業及消閒的「城中城」。六本木山設有森美術館 Mori Art Museum;附近也有新開幕的 國立新美術館 The National Art Center, Tokyo;而東京中城更設有 三多利美術館 Suntory Museum of Art21_21 DESIGN SIGHT、 富士膠卷廣場 Fujifilm Square、東京中城設計中心 Tokyo Midtown Design Hub等。東京中城與六本木山只相隔五分鐘步行程,這兩「姊妹城市」將會是美術愛好者的流連處。

4名展覽館策劃者(由左至右):深澤直人、川上典李子、三宅一生及佐藤 卓

4名展覽館策劃者(由左至右):深澤直人、川上典李子、三宅一生及佐藤 卓

對於展覽館,最重要的資產是內容策劃者。而時裝設計師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建議並 策劃興建的 21_21 DESIGN SIGHT 的展品策動,是由平面設計師 佐藤卓 Taku Satoh、產品設計師 深澤直人 Naoto Fukasawa、設計科採編 川上典李子 Noriko Kawakami 及 三宅一生 親自參與。它的展覽內容不必懷疑;它的方向與定位大概由 21_21 DESIGN SIGHT 的名字本身也自可分曉。「21_21」代表著他們對現代設計的視野是超越了一般人的正常視力「20/20」,預示21世紀設計的超前大方向。

當然,21_21 DESIGN SIGHT 的外在設計及包裝也極其重要,它分別代表了展覽館的接待處及接待員。三宅一生找來了建築師安藤忠雄 Tadao Ando 協作設計建築,及佐藤 卓設計商標。安藤忠雄運用了三宅一生的簽字式服裝概念–「一塊布」A-POC (A Piece Of Cloth),結合他自己的簽字式設計概念—「禁慾」式簡約主義,擺放了他們的建築地 標。

安藤忠雄的前作hhstyle.com/casa

安藤忠雄的前作hhstyle.com/casa | © Tadao Ando

由襌式兼灰灰的清水混凝土體量到原塊金屬鐵片幾何屈摺屋頂,須則內部結構依舊同樣使用清水混凝土,仿佛仍揭示安藤可能進入他個人的第二時期。很多建築大師 都於個人風格 有不 同演 進階段,像現代主義建築師 Alvar Aalto 被冠有三個階段- -第一白色時期、紅色時期及第二白色時期,又或像 Le Corbusier 有二個階段–理性主義時期及新野性主義時期。從他的前作替 Giorgio Armani 設計,位於涉谷區的獨立屋式家居品售賣店 hhstyle.com/casa, 已經 開始運用金屬鐵片幾何屈摺,造出幾何空間。今次再推向以一片 偌大 鐵片,乘用三宅的 A-POC概念及日本傳統的水平向建築,原塊鐵片一片過屈摺出抽象幾何屋頂。

除一貫使用色彩欠奉的自然質感材料,他亦強調建築與自然對話。主要運用了鐵片及直排鋁窗建造自然抽象幾何外型,已經「楔入」了他想與環境矛盾衝突的建築, 提升本為虛無的空間至抽象地存在的空間。他又一貫想對抗現代建築下泛濫 之「泛光」的世界,而將部分使用空間設於地庫,減少地面可見的「泛光」所帶來不自然衝突對抗。好讓自然光線射入,他設計了開墾深入地下的採光天井空間與落地大窗,令隨時而變的自然光真實地塑造使用空間,並將自然引入室內 空間。

安藤每每把自己處於不安的狀況,使他經常構思出超前的概念或採用超前的建築技術。他又以日本人既含蓄又開放的表現手法,設計出這個與整個概念互相輝映、屬 於21世紀的展覽館。它正向你微笑、揮手、接待你的到臨。

2006年最佳服裝指導電影

港譯《嘮嘈神父摔跤你》

港譯《嘮嘈神父摔跤你》 | © Paramount Pictures

幾篇前曾經推薦了2006年最佳電影,今次再推介2006年最佳服裝指導的電影—《Nacho Libre》。這齣電影不是經典的古裝片子,又不是酷的匪幫類片子,而是一齣不節不扣的喜劇!

不竟可以很自由地演繹服飾,就只有超脫現實的情景,及反傳統的誇張手法。時空設定:近代的墨西哥。地點設定:近郊的修道院。主角設定:諧星 Jack Black 飾演的修士兼廚師。主軸設定:一個反叛的修士晚上偷偷以化名“Nacho Libre”去打摔跤。副軸設定:那個「摔跤手」修士喜歡了新來的修女。《Nacho Libre》此影片正是這樣的一齣荷里活程式 Cult 片!

以上描述了意識上的 Cult,但實際上也描述了美術上的 Cult。大家有沒有想起數年前的 Diesel廣告,那 輯廣告正是時空設定於墨西哥,濃濃的色彩,簡陋的環境,黝黑的「小爆炸頭」示範模特兒。事實上,只要包 裝成中南美風情,色彩斑斕,Cult 味已十分濃郁。再者該片的服裝設計的對立,用上窮人 DIY 自製的、創意的「自由式」服飾,對抗另一端上層階級的、華麗 的紳士「制服式」服飾。那 些既得利益的 專業摔跤手及其經理人,他們身穿畢挺西裝,頭戴華麗的摔跤手頭套,或闊邊帽子。他們代表著上層社會的奢華,不信聖經,只信資本主義教條的教徒。

"The Skeleton"的自製服飾

“The Skeleton”的自製服飾 | © Paramount Pictures

窮人的這邊廂,由摔跤手“Nacho Libre (Jack Black 飾演) ”的伙伴“The Skeleton”擁有的 DIY 材能代表,替 Jack Black 及自己創製造型服。他們代表著下層社會的樸實,篤信聖經,但無奈地過著刻苦的生活。Jack Black 的造型服當然是惹人笑的居多,但也有一、兩套服飾相當酷的,如一套湖水藍 Tight-fitted Glam Style 服、及另一套荷葉邊恤衫配襯。當然,“The Skeleton”自創造型最為出色,須然他很 skinny,但他每次出場的 style 都很酷。最酷是左圖所示的一個造型,那是一件背部及袖口有花草印花的白色 quilted blazer,內襯白色樽領衣,下身襯一條湖水藍花草圖案的窄身褲。So Cool ‘n’ Cult!

試想想,假如《少林足球》現在開拍續集,並參考《Nacho Libre》對服裝設計的精巧細心,可預見《少林足球續集》會更加Cult、更能衝激世界電影!

不日放映:動畫《KaiKaiKiKi》

Marc Jacobs與村上隆

Marc Jacobs與村上隆 | © style.com

DooDooDoDoo…DooDooDoDoo…一則「明日訊息」報導:「由日本藝術家 村上隆 Tadashi Murakami 監製的動畫 《KaiKaiKiKi》,2005 年開始籌備,昨年夏天正式開始趕工,不過… KaiKaiKiKi 公司並末公報公映詳情。」

村上隆被能點石成金的 Marc Jacobs 看上,2003年合作推出一系列 Louis Vuitton Monogram Accessories,令前者聲名大噪、一時無兩,衣錦還鄉。沒錯,須則日本人對設計美術不無注重,但對藝術或藝術家的重視程度相對不高。有見 及此,他於 1996年成立 Hiropon 工廠向外推廣,經過多年來在歐美不斷開展覽會,再於2001年正式成立一家公司「KaiKaiKiKi 公司」負責工藝製作 及替年青藝術家做 Artist Management,卒之有幸受以商業頭腦出名的 Marc Jacobs 寵愛。Louis Vuitton 一向以日本為首的市場為最大,當中包括附庸於日本市場的香港市場,及以往附庸於香港市場的、現在附庸於超資本主義的、全球最大的中國大陸消 費市 場。這話不是貶,更不是褒,在商言商挑選一位有份量的日本藝術家合作,不無道理。

村上隆為 Louis Vuitton 設計的點子是以具日本動畫特點的 Superflat 風格創作,就像傳統日本動 畫一般,立體平面化層層疊疊建構平面上立體空間。他順理成章地替 Louis Vuitton 製作短篇動畫來配合推廣,多年後的今天又再次籌備製作一部與他公司同名的《KaiKaiKiKi》大型動畫。

KiKi(左)與KaiKai(右)

KiKi(左)與KaiKai(右) | © guyhepner.com

「KaiKai(疊字“恠恠”,漢字寫法為“豎心”部首加“在”,中文也有這個字,同“怪”字相通)」和 「KiKi(即“奇奇”)」的漢字名稱在他成立新公司之前已經出現。一次構思設計工作時,他採用了十六世紀日本的「桃山時代」用來形容當時的狩野派藝術家 狩野永德的作品的日文漢字 「KaiKaiKiKi」為題,大意是奇異與超自然。一直至今, 村上隆對這個形容詞不離不棄,大概是他個人的創意寫照。

動畫 《KaiKaiKiKi》的故事大綱講述主人翁「KaiKai」和 「KiKi」騎著它們星球的一驅球體宇宙船的歷險旅程。「KaiKai」和「KiKi」的「Cutie Superflat」造型設定上,白色歡顏造型的那個是「KaiKai」,桃紅色好鬥造型的是「KiKi」,它們的「平假名」名字也有刻畫在它們的「兔子」耳朵上。而「KaiKai」和「KiKi」的宇宙船設定最為驚喜。內部設計是以一貫村上隆的Signature 花花草草為基礎,立體化地演繹出以往的 平面表現。

這片子不知何時公映,此刻唯有看看預告片子及 「Making of」罷了!

2006年最佳美術電影

香港譯名《七殺令》,爛得很!!?

香港譯名《七殺令》,爛得很!!? | © imdb.com

2006年過去,回望一整年的時裝美術的潮流,應該屬於“Evolved Gothic”了!最大功勞應歸根於時裝界的「骷髏頭」作 icon 的 Gothic style,將時尚了好一段時間的糜爛美,推至高峰,並將會衰落褪變。2007年將會由“Modern Baroque”趨勢接棒,除時裝外,平面、室內、首飾等界別都會大溶匯。當中可有兩支分枝,其一是偏向糜爛的、淒美的;其二是剛剛對立的,偏方整潔的、 貴族的。

電影美指方面,不必追入潮流的防空洞,大可我行我素。當中,經 Drezier「嚴選」,2006年最佳美術是一部名不經傳的《Lucky Number Slevin 七殺令》電影。原因是簡單的—《Wallpaper》加「Marvel 漫畫」。很多時,好的美指就是簡單的「A+B」, 化學作用起來罷 了。潮流歸潮流;美術歸美術。把弄美術,只要美就行,時尚只屬附庸的附加值。

《Wallpaper》自1999年創刊以來,對美術的影響可不少呢!想不到,真正影響電影美術的來得這晚,這是一部完完全全由服飾、場景設計至攝影角 度,都受著《Wallpaper》的影響。「Marvel 漫畫」對這電影的影響也不少,主要是部分歹角的造型設計、剪接及鏡頭運用。這樣的製作所需的費用不會大, 效果郤出乎意料之好、之「Cult」。

至於其他方面,不提也罷,劇本懸疑性尚好,但一眾大明星的 演出卻爛得很,當然導演 Paul McGuigan 也有莫大責任!總窺,這是一部 casted with 影帝級明星、製作非常認真的荷里活B級大「Cult」片。

日本生死書

暫時只有日文版的「日本生死書」

暫時只有日文版的「日本生死書」 | © Bunpei Yorifuji

偶爾在一本日本雜誌內看到這麼一系列插畫,就喜愛了她!須說不知日文的意思,好一些只要加一 些想像,剎那便猜到內容呢!

就此作一些猜想,總結它的內容。《死亡目錄 The Catalogue of Death》的作者 寄藤文平 本身是設計師兼插畫師,這書可說是他一手包辦。而之前有一本與藤田純一郎合著的作品《大便書》,已被台灣小知堂出版翻譯成繁體中文書。全書的插圖手法是用同一種無透視視點的工業產品 立體表現法,用自由的筆法,加上一隻鮮黃色點綴。風格統一,令意念很容易地傳達。這立體表現法中,左斜向上主軸一般代表活體的生存時間軸,或會加上歲數及死亡時間點。至於垂直向上軸代表該活體的靈性修為的標示,有些會代表該名人的地位高低,有些也就是純粹高度的代表軸。總括,就是不明白日文,也能概括了解 其所以言。

這書的插圖大概可分成兩個類別,其一是講述全世界的一些著名人仕或神的一生,如耶穌、佛陀、甘地、希特勒等。其二是描述世界各地對人類生死的思法,如佛教 輪迴概念、北歐遠古人神的關係,又或是一些荷里活電影的死亡片段,更有作者本身對人類生死的詮釋。作這書可要閱讀大量書籍,由此可見作者所花的時間可多。 此書的插圖清晰表達,縱使不明白日文,屬收藏之作,也大可待台譯本出版!

永遠是第一期的《ISSUE ONE》

ISSUE ONE:Issue One

ISSUE ONE:Issue One | © Issue One

每天總會有新的雜誌誕生,當然每天也有雜誌停刊。今天介紹的剛於七月尾創刊、最新時尚雜誌, 正是第一期,也是以 「第一期」為名的《ISSUE ONE》。 精確的步署配合精妙的創作名字,再每期找來不同的精英級人馬助陣,這「第一期」永遠是新的、令人引頸以待的。

這本以倫敦為基地的時尚雜誌,第一期找來十二位攝影師,各自攝製出十四頁的專輯,加上其他編採合共泡製了三百多版內容。而其美術總規也屬精 采,她為倫敦氣候加添新景象,更能像蝴蝶效應一樣,小小的一點拍案便令大世界時尚氣候大觸動。

這邊廂有新雜誌出刊;那邊廂品格接近的《SPOON》《SPOONLIVE》DVD 版多媒體別冊出版。同是倫敦雜誌的時尚雜誌 《SPOON》,將本冊的部分內容攝製成錄像,並編採獨立時裝錄像專輯,打造另一個時尚傳播方式。當倫敦時尚動態的觸發下,美國那裡也有一個完全獨立的 DVD 版時尚錄像雜誌《FLY》出版。不過,法國巴黎在便早有一份 low-fi 的 DVD 版時尚錄像雜誌《Play -M》出品,但不論規模和成熟程度都不及兩前者。

(須則在《ISSUE ONE》網頁中說明香港 HMV 是分銷商,但直至撰文當天也未有該雜誌發售,所以不能更詳盡介紹。)